武清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
有人说,媒体人是时代的声纳,是人类的触角。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,让媒体人有了更加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在武清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,一朵朵瑰丽的花朵,悄然绽放,她们就是女编辑记者们。
武清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肩负着“美丽武清”新媒体矩阵,即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微博、头条号等17个媒体平台的新闻采编与管理运营,其中68%的编辑记者是女性,她们和男同志一样,肩扛沉重的设备,实时准备奔赴新闻一线,用柔肩扛起了“半边天”,不久前,新媒体部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。
让我们一睹她们的风采
融媒时代
“炼”就升级全能型记者
融合发展是媒体的一道必答题,也应成为一道加分项。它不是应时之需,而是命脉所系;不是跟风之举,而是发展之要;不是短期之为,而是长远之谋。
2019年,武清区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,以武清资讯编辑部为依托,组建成立新媒体部。
什么是新媒体?怎么运营?作为记者如何转型?作为新媒体部的“半边天”,女同志们带着疑问,积极探索,主动作为。
成立之初,纸媒老编辑记者犯了愁。
周娜、尤秋跃、姜静、王春晶进入新闻媒体行业10余年,是纸媒的资深“老人”。她们以前背起相机、带好笔本,走入基层、深入群众采访,就能带来最鲜活的新闻,将它们呈于广大读者。
随着“美丽武清”手机客户端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上线,不仅需要发布传统的图片文字新闻,还要求大家用视频、动图、直播等新形式制作新闻产品。
“要想在这个行业干下去,必须改变自己,迎合时代的发展,不仅要会写,还要会拍、会录、会排。”面对陌生的新媒体形式和新式设备,她们“软磨硬泡”。怎么排版更美观,视频怎么拍、怎么剪辑,H5、海报等怎么制作……她们与年轻记者探讨交流、查阅网络资料、观看教学视频,一心都扑在上面。
经过长时间的磨练,她们对于新媒体工作日臻熟练,策划、采写、摄影、视频、编辑、排版能力大幅提高,同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,这群“老人”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焕发了生机。
自带新媒体“基因”,年轻记者主动担当。
“90后”是新媒体部的中坚力量,不少都从事过纸媒工作。刘菲菲、王司晨、张旭、张洛宁、庞俊彤、陈静爽成为记者转型之路上走得最扎实、成长最迅速的年轻记者。
“对这些新鲜的技术,好奇十足,渴望去探索。”部门开始鼓励记者转型时,她们就主动投入其中,涉足新鲜事物学习也非常快。她们不断意识到,一些新闻事件用短视频、移动直播等直观的形式往往效果更佳。现在,在采访一条新闻线索前,她们会思考能用几种方式表达,然后尽可能地去丰富呈现形式。
席炳田是《武清资讯》的一位老朋友。“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后,不少人面临转型,我跟很多记者、编辑接触比较多,女同志人数比较多,我感受到了她们在转型期间的辛苦付出。特别是从传统媒体转换到新媒体的编辑记者,仿佛是重新毕业面临一份新的工作。眼下,她们已经适应了新的‘岗位’,很多人收获了成长,这让我看到武清融媒体人的坚韧。她们用一篇篇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的作品,讲述精彩,我们感动,亦深受鼓舞。”席炳田感触地说。
逆行“疫”线
传递疫情防控“好声音”
2020年春节,新冠肺炎疫情蔓延,让团聚成为渴盼,却让坚守变为常态。
全民战“疫”,宣传先行!
新媒体部深知,疫情态势之下,群众最需要权威、及时、公开的信息。在第一时间发声,抢占新闻制高点,把最新鲜、权威的资讯第一时间传递,这是职责所在,也是使命担当。在大家“宅在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”的特殊时期,她们选择逆向而行,全员上岗,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
医学隔离观察点、医院发热门诊作为抗击疫情的“前沿阵地”,她们无畏前往,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;社区、村街是基层疫情防控主战场,她们频频探访,传递战“疫”一线最鲜活生动的新闻……
“越是关键时刻,越要冲锋在前,这是党媒人的职责和使命,凡事都要给百姓一个交代!”辗转各个疫情防控点,问她们害不害怕,得到的回答铿锵且坚定。
从大年初一开始,她们连续几个月没有休息过。她们是女儿、是妻子、是母亲,但在疫情防控宣传一线,她们是“战士”,是最美的“巾帼力量”。
杨雨涵作为新媒体部平台负责人,她深知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责任重大,积极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,日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8小时,带头深入发热门诊、核酸检测实验室、机场、隔离点等一线采访,策划挖掘出如“战‘疫’父女兵”“武汉·武清”援鄂医疗队系列报道等一批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。因爱人在防控一线从事志愿工作,2岁的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看,她与孩子一个多月未能见面。
那段时间,连续6个月,“美丽武清”微信公众号由每天1次推送增至6次,工作量激增至从前的六七倍,繁重的采编推送任务,让从事新闻宣传刚刚一年多的仲夏、赵爽、马鸣飏迅速成长,三餐不能按时吃,每天连续工作超过15小时,她们成为熟练掌握新媒体各项新技术的年轻“前辈”。
“我是武清中医院血透室的一名‘90后’护士。我在同事的推荐下关注了‘美丽武清’,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,我看到了很多和家乡相关的新闻,这个平台带给我丰富信息的同时,也让我和自己的家乡更亲密。我印象最深的是‘美丽武清’关于武清援助武汉医疗队的系列报道,让我们及时了解了最挂念同事的情况。感谢武清新媒体人,谢谢他们的用心付出。”区中医院护士刘铮对“美丽武清”评价很暖心。
奔赴前线
浓墨重彩讲好脱贫故事
小康,饱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的憧憬和期盼。实现全面小康,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初心使命。
近年来,武清区积极响应中央、市委号召,与受援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一道,补短板、强弱项、打基础,共同书写了“拔穷根”“脱真贫”的奋斗故事。
“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,而且要讲得好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响彻耳畔。
新媒体部全体女同志主动请缨、践行“四力”,先后多次前往西藏江达、甘肃静宁和泾川、河北围场和秦皇岛等地,以及区内各镇街、村庄进行蹲点调研,通过百姓视角呈现脱贫攻坚图景,用鲜活的人物、生动的事例、详实的数据,全方位呈现武清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成效。
前往西藏江达的经历,她们记忆犹新。航班降落昌都邦达机场,这片土地就给她们带来了不适,心慌气短、走路发飘,这一切的信号都传递着高原反应的信息。带着氧气瓶、丹参滴丸,不曾停歇,车开在山路上,一侧是悬崖而另一侧就是峭壁,路况令人生畏,抵达的第一天,这样的车况一坐就是7个小时……在地广人稀的雪域高原,采访点位之间也大多相距几个小时车程,伴随着头脑胀痛的高原反应,她们常是下车采访,上车吸氧,随后又继续前往下一个点位。在这样的地理条件和生理状况下,她们每天工作超12小时,进行了持续一周的采访活动。
返回平原后,她们的身体一时间难以适应,纷纷感到疲倦、无力、嗜睡、头昏的症状,但她们没有休息、没有停歇,克服疲乏的身体状况,继续工作,将接地气、沾泥土、带露珠、冒热气的武清脱贫故事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。
西藏江达只是她们奔赴脱贫攻坚战场图册上的一隅。她们走过甘肃静宁、泾川的苹果园、红牛场、蜜蜂养殖基地,进过朱家涧村民的窑洞旧居,去过河北围场、秦皇岛的光伏发电站、羊圈、扶贫工厂、山楂园……她们,走遍帮扶地的村村落落,只为把党的扶贫政策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地方,讲到群众的心坎上。
她们,走在扶贫一线,转作风,改文风,锤炼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,用质朴平实的话语,温暖着一颗颗曾经冰冷的心灵,使贫困群众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强大舆论氛围。
新闻工作者这一职业,没有朝九晚五,没有节假日,报道任务之重、之急、之难,业内人皆知。虽然报道任务繁重,但新媒体部女同志们从不叫苦、叫累,哪里有新闻,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,一路奔波是她们工作的常态。俯下身、沉下心、察实情,这群女同志,行走在田间地头,穿梭在街头巷尾,奋笔于桌前案边,为广大读者采写了一批又一批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的新闻作品,用手中的镜头和文字记录着社会的前进脚步,见证着武清的发展历程。
新媒体部成立一年多以来,全体女同志努力耕耘、不懈付出。“美丽武清”新媒体矩阵累计推送2.3万条,累计阅读(播放)量1.7亿次;策划了《武清战“疫”》《武汉•武清》《武清温度》《抗击疫情 决胜脱贫攻坚 推进乡村振兴》等受群众喜爱、时效性强、参与度高的专栏;她们撰写的《战“疫”英雄生日快乐》《天津市武清区帮扶甘肃省朱家涧村:村民的日子比蜜甜》等1000余篇文章被央视新闻客户端、人民网、新华网、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,内容传播力、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巾帼建功、不负芳华
砥砺前进、逐梦前行
为这群最美“巾帼文明岗”的姐姐们
点赞!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